学会资讯>学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31阅读量:23
5月26日-28日,全国社会心理前沿论坛暨《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年编委会会议在浙江绍兴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社主办,绍兴市心理学会承办,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绍兴服务站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全体师生、绍兴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3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绍兴文理学院柳国庆副校长,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宣懿范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心理技术与应用》主编辛自强教授依次致词。随后,6位专家学者为在场的听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教授向与会人员作《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价值观》报告。李丹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价值观是人们对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提出价值观主宰了我们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李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所开展的研究,深入探寻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因素,并从心理适应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阐述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的重要作用。李丹教授所介绍的各种针对性实验研究,使我们对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李丹教授的精彩报告带我们了解了价值观,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给出了关于价值观培养的建议,加强了我们对价值观塑造的重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耿柳娜教授以全国高温情况为引入点,向与会人员作《高温热浪的感知与应对》报告。耿教授首先分析了绍兴市过去十年的高温情况,解释了热量与气候的变化,并向大家分享了国家围绕生态环保采取的相关政策,提出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刻不容缓。为此,耿教授通过三项针对性研究,提出极端高温引起的气候焦虑在认知维度上会提升低碳消费,而在情感维度上会降低低碳消费行为。最后,耿教授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提倡健康启发式助推低碳生活转型,呼吁大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问答环节中,王财玉副教授与耿教授就如何跨越态度、意愿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以及如何回馈自然等方面展开激烈探讨,引起在场学者共鸣。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蒋柯教授给大家带来了《自我的确证》的主题报告。蒋教授以“自我”是一切心理学、心智哲学思考的起点”开启话题,从之前所做的有关抑郁症患者、焦虑症患者等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的研究中,逐渐发现自我在这些患者身上的缺失。蒋教授提到,斯芬克斯之谜和关于“我们”的自觉意识是自我确证的经典论证,通过寓言故事简单清晰地说明了人类心智最初的觉醒是一个独立自发的活动,心智通过与自然的“对映”而确证了自己,这个“对映”本身是不需要前提的,如此就为人类“自我”的肇端给出一个解释。随后,蒋教授还带我们了解了二分互证与自我建构,像身体和心灵之间也是一种二分互证的建构关系。
中央财经大学的张丽教授作《负债感在互惠中的价值关注》的报告。张丽教授首先向大家抛出问题:帮助给受助者带来了什么?随后通过以往研究分析得出他人的帮助可能诱发受助者的感激和负债感,从而促进后续与互惠相关的一些行为。紧接着,张教授及其团队对此提出假设:负债感比感激更关注互惠的工具性价值。经过一系列的情景故事等研究,论证了负债感理论以及互惠理论,负债感作为物化的“报”相比感激此类非物化的“报”更能产生联系以及互惠行为。张教授也强调,如何在本土文化进行更有效的感激干预,以及规避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负担”仍然值得探索与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黄四林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经济处境不利青少年社会流动新年的“双刃剑”效应》。黄教授主要从社会流动信念的积极作用、社会流动信念的“双刃剑”效应、积极情绪减少了社会流动信念的负面作用三方面进行了介绍。黄教授首先提出,我国当下的经济处境对青少年不利,家庭经济也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经济处境下,青少年的发展动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通过社会流动信念的相关研究,得出社会流动信念是个体对其社会阶层或社会经济地位向上(或向下)变化可能性的主观判断与预期。经实证研究后发现,社会流动信念对低SES青少年发展有保护性的作用。社会流动信念是一把“双刃剑”,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在黄四林教授的精彩报告中,与会人员了解了社会流动信念,并积极情绪减少了社会流动信念对身体健康的负面效应。
最后,来自闽南师范大学的陈顺森教授用生动的真实故事为大家带来《箱庭疗法:从情达美的心灵之旅》主题报告。首先,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箱庭疗法的种类以及理论基础——荣格分析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灵需要表达,除了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体验,喜悦、成功等良性的情绪情感也需要表达。而心灵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言语、肢体表情、症状以及物件的象征性表达等。陈教授提到,箱庭是咨访双方“合作”的作品,来访者自由选择玩具模型,摆出内心世界,展示心灵图景,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箱庭疗法可以绕开咨询中的阻抗,营造自由、安全的气氛,反映我们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以此更深度得了解自己的内心。
5月28日上午,《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年编委会会议召开,由何妍老师主持。杂志主编辛自强教授向与会编委汇报了2022年期刊工作情况,绍兴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陈巍教授作为编委参与会议。随后,各位编委就“是否需要扩版?”“稿件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办刊质量?”“如何增加引用率和影响力?”“有哪些热点选题方向?”开展深入讨论。
本次全国社会心理前沿论坛暨《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年编委会会议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深入社会心理服务发展现状的疑难,探求曙光。本次会议为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师生成才发展和开展各项研究提供契机。会后,与会专家学者们均对此次会议的各项安排表示肯定。
至此,全国社会心理前沿论坛暨《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年编委会会,圆满结束。